“枕林海见鹿踪” 伊春民宿打造沉浸式“森林疗愈”空间
“枕林海见鹿踪” 伊春民宿打造沉浸式“森林疗愈”空间
“枕林海见鹿踪” 伊春民宿打造沉浸式“森林疗愈”空间
苍霞新城社区(shèqū)嘉盛苑小区。
东南网(wǎng)7月2日报道(记者 卢金福 文/图(tú))夏日,走进位于福州台江区的苍霞新城社区,老人家在树荫下摇着蒲扇话家常,孩子们在嬉戏打闹,处处洋溢着悠闲(yōuxián)惬意的生活气息。
苍霞新城是一处(yīchù)承载(chéngzài)着无数故事的特殊坐标。从破旧不堪的棚屋区,到拔地而起的现代化社区,这里不仅见证了城市面貌的沧桑巨变,更记录(jìlù)着三代人居住梦想(mèngxiǎng)的传承与实现,演绎着一部鲜活的城市发展与民生改善史。
从“忧居(yōujū)”到“有居”
百年前的苍霞洲(cāngxiázhōu)曾是福州商贸枢纽,“百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沽酒户垂帘”道尽昔日繁华。然而,随着工业(gōngyè)仓储功能的退化、商业(shāngyè)服务功能的萎缩,20世纪90年代的苍霞,成为典型的棚屋区,房屋简陋狭小,且年久失修,生活(shēnghuó)条件恶劣。
在(zài)苍霞(cāngxiá)正义路27号一幢二层木屋里,130多平方米住着7户27口人,房屋年久失修。今年70多岁的唐庆旺一家三口租(zū)在苍霞一套不到9平方米的木头(mùtou)房子里,屋子里没有吃饭的地方,三餐都坐在家门口解决。
“当时,这里(zhèlǐ)最小的房子只有3.3平方米,条件太苦了(le),还怕台风(táifēng)下雨和火灾。”曾在苍霞街道多个社区担任过居委会主任的方兰凤说,苍霞棚屋区改造前,住宅总面积为15.86万平方米(wànpíngfāngmǐ),人均居住面积仅为9平方米。
2000年(nián)7月,福州启动了苍霞棚屋区改造(gǎizào)工程。随后,苍霞棚屋区改造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短短27天,3000多户近万人(jìnwànrén)全部搬迁完毕。
半年之后第一期住宅楼先行交付使用,第一批拆迁户搬入新居。400天后,苍霞新城全部(quánbù)回迁结束,创造(chuàngzào)了福州规模最大、涉迁(shèqiān)群众最多、征迁安置速度最快的历史。
2000年(nián)(nián),苍霞新城开始建设后,唐庆旺非常期待住进新房子,经常到现场去(qù)看。2001年,唐庆旺和家人搬进了65平方米、两室一厅的新房子。拿到新房钥匙那(nà)时候,唐庆旺内心激动不已,“搬进两室一厅的房子后安全、亮堂、舒适,我觉得这个是当时全福州最好(zuìhǎo)的房子,而且是有属于自己产权的房子。”
苍霞棚户区改造完成后(hòu),有很多(hěnduō)像老唐一样的回迁居民居住条件得到了(le)较大改善。卢继成是首批搬入苍霞新城的涉迁户,当时已经72岁(suì)了,盼了几十年,终于搬进了新房。在“苍霞人家生活馆”有一幅老照片记录了他们一家人在新房过春节的场景,一家人举杯共饮(gòngyǐn),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苍霞(cāngxiá)新城建成后,就地安置住宅总面积(zǒngmiànjī)20.88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达(dá)13.7平方米,比增52.2%,住宅成套率为100%。福州市还持续投入,对小区道路、沟渠、绿化等进行综合(zōnghé)整治,让回迁群众生活更舒适。
从“有居”到“优居(yōujū)”
苍霞新城社区内(nèi)干净整洁。
时隔(shígé)20年,苍霞新城已成为福州城市中心典型(diǎnxíng)的老旧小区,水电管网等基础设施破旧、停车位和社区公共配套设施不足(bùzú)、生活便利性差等问题日益凸显。
2021年(nián),适逢苍霞(cāngxiá)新城改造回迁20周年,福州又启动苍霞新城全方位改造提升(tíshēng)项目。整体工程分(fēn)两期实施,涉及苍霞新城嘉和苑、嘉华苑、嘉盛苑、嘉惠苑、嘉兴苑五个组团(zǔtuán),共42栋楼、3441户居民,改造总面积26万平方米,包括基础设施改造、安全设施提升、立面建筑安全整治、架空层公共文化(wénhuà)服务配套、小区环境改善,“苍霞人家生活馆”党建文化阵地建设、三捷河沿岸水系(shuǐxì)景观提升、上下杭金银里步行街接驳点景观改造等内容。
王露露生在苍霞(cāngxiá),长(zhǎng)在苍霞,小时候,也住(zhù)过棚屋区。2009年,她来到苍霞新城社区工作,在这片成长的地方相继担任社区委员、社区党委书记和主任。
“小区常住居民中老人(lǎorén)和儿童的比例较高,群众对于完善无障碍设施、加装电梯、丰富便民服务业态、提升社区环境品质(pǐnzhì)等意愿非常强烈。”王露露(lùlù)通过“五事工作法”,问需于民,挨家挨户发放居民改造需求问卷,“大家需要什么(shénme),我们就提供什么。”
社区食堂(shítáng)开展包饺子活动。受访者 供图
经过两次提升(tíshēng)改造,社区(shèqū)将7个架空层打(dǎ)造成不同功能的(de)公共服务空间,设有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民生综合体、邻里活动中心(huódòngzhōngxīn)、邻里驿站、儿童梦想乐园、长者食堂,以及居民健身路径等配套设施。新一轮改造中,苍霞新城居民也迎来了“电梯时代”,不断完善社区的服务智能。
同时,社区还增设停车统,引入专业(zhuānyè)物管团队进行长效管理,泊位、慢行系打造宜居社区,建设综合安防管理平台,推动苍霞(cāngxiá)新城从传统(chuántǒng)小(xiǎo)区向智慧小区转换,利用智慧化系统。小区内引进了智能巡逻机器人和智能扫地机器人,可进行全天候巡逻、全方位监测,让小区住得舒心(shūxīn),住得放心。
从“优居”迈向“乐居(lèjū)”
居民在小区内(qūnèi)休闲娱乐。
今年3月,“看见新(xīn)力量”新苍霞年轻人服务计划妇女节专题活动在苍霞新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特邀福州大学教师、双国际认证芳疗师庄倩玮担任主讲嘉宾(jiābīn),通过绘画(huìhuà)疗愈、芳香疗法体验与手工互动,引导女性探索身心平衡(pínghéng),提升幸福感,吸引不少社区青年参与。
为探索以(yǐ)青年(qīngnián)为核心的社区治理创新模式,今年苍霞新城社区开展了“看见新力量”新苍霞年轻人服务计划,通过以服务促(cù)交流促参与(cānyù),搭建社区青年交流平台,看见青年力量,推动青年关注社区事务,探索以青年为核心的社区治理创新模式。
苍霞新城还成立全市第一家社区基金(jījīn)会(jījīnhuì)——福州市台江区苍霞街道社区(jiēdàoshèqū)发展(fāzhǎn)公益基金会,探索“微基金+社区合伙人”模式,成立“萱草无忧”微基金、“朴朴爱心”微基金等公益基金项目,以小资金撬动善能量。
同时(tóngshí),推动四点半课堂、“心心”点灯等12个暖心项目落地,开展(kāizhǎn)活动400多场次,受益5.7万多人次。汇聚“管嘉婆”“神奇妈妈”“健康快乐舞蹈队”等自组织力量,激活党群(dǎngqún)服务力量,激发社区自治活力(huólì)。
在苍霞新城生活越来越便利(biànlì),社区利用沿街商业店铺进行配置,便利店、蔬菜、水果(shuǐguǒ)、生鲜及日常生活用品等店铺,建成综合超市,完善理发店、药店、电动车(diàndòngchē)维修店、汽修店、餐饮店、洗衣和家政综合服务点等其他便民(biànmín)商业网点,健全便民商业服务设施。
“这边配套社区齐全,老人有长者食堂吃饭(chīfàn)、在邻里驿站下棋聊天,小孩能在儿童梦想乐园玩耍,周边逛街购物、吃喝住行更是‘一条龙’服务!”2008年便住进苍霞新城(xīnchéng)的汪女士说,经过几次改造(gǎizào),社区不仅道路平坦、绿化漂亮(piàoliàng),还装上了智能设备,安全感十足。现在邻里之间互帮互助成了常态,大家还常聚在文化中心参加活动,整个环境(huánjìng)提升了,人文氛围更温馨,住在这里(zhèlǐ)的幸福感一天比一天强。
社区内的儿童(értóng)梦想家园。受访者 供图
如今昔日棚屋区已蜕变为人居环境典范,苍霞新城先后获评2023年(nián)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住房城乡建设部(jiànshèbù)全国老旧(lǎojiù)小区改造联系点、福建省城乡建设品质提升行动地市老城更新样板项目第一名等荣誉。
据了解,2000年以来,福州城区累计实施连片(liánpiàn)旧屋区改造项目(xiàngmù)835个,涉及各类旧房8370万平方米(wànpíngfāngmǐ),惠及群众41万户超120万人。25年来,福州市建设、筹集公租房4.77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10.5万套(间)。2012年至今,城镇老旧小区改造2434个,惠及居民(jūmín)52万户、156万人,智慧社区(shèqū)建设加快,数字治理(zhìlǐ)、适老改造、15分钟生活圈加速落地,覆盖率达60%。
从棚屋到(dào)新居,从水上漂泊到岸上安家,从没有厨房的合住房到适老适幼的智慧社区,居住(jūzhù)空间的每一次改变,都镌刻着时代的温度。“住得(dé)好”,不是起点的选择,而是不断靠近的目标。城市更新(chéngshìgēngxīn),从一盏灯、一扇窗开始,为千家万户写下安心的注脚。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